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也似乎更为苛刻。
所以,对于家中有男孩的父母来说,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可能需要更大的精力。
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长们总免不了走进一些误区。
给男孩子讲道理行不通
我之前曾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情”,很多妈妈们在后台留言说,“共情”这个方式似乎在男宝宝身上行不通。
我曾经在商场见过一个小男孩因为妈妈不肯自己买玩具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大闹,妈妈试图跟他讲道理:“家里已经有这样的一个玩具了,等那一个旧了我们再来买好不好?”“你这样不听话,妈妈真的很伤心啊”。
妈妈的道理讲了一大堆,小男孩的情绪却越来越失控,无奈之下,妈妈屈服了。
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所以当他对父母不满意或是心情不好时,就会摔门、砸东西、大喊大叫。
而且,由于男孩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而这种化学物质又是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所以男孩的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
因此,相较于女孩而言,男孩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也缺乏共情能力。这就使得男孩很难听得进去道理。
在面对男孩的无理取闹时,父母不要把对他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道理”的层面,而是要建立规则,必要的时候施以惩戒。
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是不能逾越的底线,逾越后会遭到惩罚,辅以讲道理。
家长不能随心所欲,心情不好就打一顿,心情好就各种纵容;也最好家庭成员取得一致,不能同样的事爸爸妈妈惩罚,爷爷奶奶却纵容。
理解男孩的固执
男孩们似乎都有些固执,越是做不到的事情,越是要尝试。
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
自己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想要强迫他改变主意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很多父母认为男孩个性如此固执,一定是在家教中出了什么问题,焦虑不已,有的时候甚至会强行命令孩子做出改变。
其实,男孩个性固执是一种正常现象。
这种固执性格也有积极的一面的。
这样的孩子通常比较有性格,不会随波逐流。
无论身边的人如何强大,如何成熟,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威胁。
而且个性固执的男孩往往比较专一和专注,他们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知识和技术。
如果这种性格和耐力配合的话,通常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
所以家长们不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想法,多倾听孩子的内心,同时不要过于迁就,教会孩子懂得取舍。
用更多的耐心和适宜的方法去引导,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父母硬要孩子不做某件事,或是强迫他接受帮助,会使他们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三岁以后爸爸是主力
对于有男孩子的家庭来说,从三岁开始,妈妈就应该自觉“退位”。
首先,如果妈妈和儿子过于亲密,会让爸爸在家庭没有“立足之地”。
父亲的疏远,会让男孩更加依恋母亲,他们长大后很难融入集体,从而被自卑心理包围。
其次,妈妈会按照女性的原则和标准来要求孩子。
男孩天生喜欢动个不停,喜欢探索和冒险。
妈妈的“慈母”心理和温柔的性格会给予过多地限制和保护,使男孩的天性很难彰显。
随着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
假如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做家务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那么男孩也会理所应当地不做家务。
相反,如果妈妈是家里的“老大”,爸爸却“俯首称臣”,没有话语权,很有可能男孩会认为男性就是父亲一样,变得胆小懦弱。
男孩三岁以后,妈妈就要后退一步,把位置让给老公;爸爸也要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明确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让男孩学会把握自身行为的“度”。
男孩也需要多抱抱
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家长们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男子汉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从哪里跌倒就要自己从哪里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男子汉就要勇于接受挑战,不能轻易退缩;
男孩难过了,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
很多时候,当一个同龄的小女孩伤心流泪时,父母们会视为正常,并且柔声安慰;而当同龄的男孩伤心流泪时,父母虽然心痛,却总是强忍着教导男孩要学会坚强,做一个小小男子汉。
其实,所谓的男子汉并不是背负着责任活得眉头紧锁,而是敢爱敢恨,活得快意恩仇;也不是有苦有泪往心里咽,而是允许自己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柔情的对待,每一种情绪都应该自然地表达释放,每一种委屈都配得上拥有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与性别无关。
所以,当男孩再跌倒时,父母可以走到他面前蹲下去帮他检查伤势,告诉他知道他的疼痛。
当男孩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父母可以鼓励他去尝试,但也会让他知道他有放弃的权利,每个人都会害怕。
当男孩伤心流泪时,父母可以告诉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给他一个温暖的、坚实的拥抱。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无条件的爱包裹,我们才能养出内心温暖有爱、积极阳光的小男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