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母亲是孩子未来关系的理想典范"。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母凭子贵"、"重男轻女"的说法,中国式的母子关系,便多了一层比较复杂的关系。
前两天,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有趣的小学生作文:
我妈妈总是刚考完试就让我学习,每当我求助我爸爸的时候,我爸爸也治不了她,反而对她稀罕得很。瑶瑶的爸爸就不这样,就揍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就很老实,我的爸爸就是太胆小了。
文章写出来,当时可能只是为了博眼球,但是我却看到了一些很细微的东西。孩子们精明得很,总是可以一眼看出来,他们家庭里面的地位关系,爸爸压不住妈妈。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当妈妈过于强势的时候,在一个家庭中,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妈妈过于彪悍,而父亲又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对孩子来说,他长大后也有可能变成一个畏畏缩缩的男人。
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的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的身上,这份爱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妈妈如果不摆正自己的位置,还会和孩子产生"病态的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1.对孩子干预过多,容易产生妈宝男女性天生就自带亲和力,孩子也喜欢也母亲多待在一起。
妈妈有没有听过"俄狄浦斯情结"?
也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里面,王子俄狄浦斯违反了意愿,无意中杀死了生父,娶了自己的母亲作为妻子。当然这只是一则神话故事。
但是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眼中,他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而此时身边只有自己的父母,于是男孩子去更多的依赖自己的母亲,而女孩子会去关注自己的父亲,这几乎只是一种本能。
男孩子从小就会照着母亲的标准走,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母亲失望,他们想要自己符合母亲的标准,这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母亲期望实现的过程过,孩子会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但是,如果母亲处处宠爱孩子,对孩子的干预过多,孩子往往会有心理负担。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母亲非要去自己动手,孩子就会对母亲产生更多的依赖,会什么事情都让母亲来做决定,就是我们常说的"妈宝男"。
2.和儿子关系过于亲密,孩子性别认同会受到阻碍我们常说"儿大避母"。
在父亲这一角色缺席的情况下,母亲和儿子就会被命运捆绑在一起。儿子迟迟无法把关注转向父亲,以顺利完成自己的性别认同,更无法走向真正的独立。
网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儿子的心理和身体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了,母亲还和儿子一起睡觉,和儿子一起洗澡,在母亲的眼中,他只是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这样的下场往往是孩子和母亲共生,没有产生性别的概念,而孩子也会压抑着在自己的男性特征,以便于继续的留在母亲的身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母亲疼爱孩子,但是如果这份爱孩子承受不起,那不仅孩子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还会让母亲得不到幸福。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适度的给与彼此空间,才能更好的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