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和闺蜜带着两孩子逛玩具城,当时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中班,不得不说玩具真是新奇好玩多样,连我们两个大人都有些爱不释手,试玩过后选玩具的时候,闺女在5个最喜欢的玩具里拿了一个,闺蜜的儿子挑了七八个,哪个也不能放弃,最后又哭又叫坐到地上不起来。闺蜜实在觉得很丢脸,就只能把儿子拽起来,打了两下屁股,买下了那些玩具。
晚上打电话说起这事,闺蜜感慨:“真希望养个女孩儿,多好啊又乖巧又听话。”其实哪里分什么男孩女孩,要知道有强烈购物欲的应该是女孩不是么,看看马云身后的女人们就知道了。闺女之所以很自动的做出一个的选择,无非是我们早有约定:除非极有必要,进超市和玩具城她能自主选择的只有一样东西。
孩子在三岁起就会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自由,讨厌约束,无法抵制诱惑。大多数家长在这个时候无比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无限的自由。(当然他们一点儿也无法预计在一年后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加入控制孩子学习自由的家长大军。)但是这种自由一旦变得如藤曼般成长,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在家里学校中社会上不守规则,给大家带来麻烦而不被周围的人接纳。
所以,爱他就开始来定规矩吧。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度的自由其实来源于“守规矩”
从成年人的世界来看,如果你不守规则,比如闯红灯,即使没有造成危险的事故,也会扣分罚款,更何况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就会剥夺了别人的自由,也葬送自己的自由。但是如果你坚守交通规则,驾驶就是一件极为自由的事情。
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的,3岁的孩子你任由其自由成长,幼儿园里他任性地抢小朋友的玩具,上课时他自由走动……可以想象,就如同小树苗从不约束,可能很难长高长大,大概会变成一堆讨厌的矮灌木。
为了让孩子更自由,家长要从孩子23岁起,给孩子制定规矩。而制定规矩不能蛮干,家长也要徐徐图之。
定规矩要简单具体直接
3岁的孩子家长定规矩,如果上来就长篇大论,有要求有理由有办法,孩子大概就懵了。家长跟孩子定规矩要简单具体。
玩玩具时可以尽情铺开,怎么玩都可以,游戏时间过后,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示范鼓励顺便“定规矩”:自己的玩具要收拾好。每次吃东西前简单的要求:去洗手。
简单直接的规矩,孩子能听懂能做到,加上家长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孩子自然不会排斥,而会自然认可这个规矩。
有奖有惩,统一战线强化规矩
即使是很小的规矩,孩子遵守了,家长也要有个反馈,这会强化规矩的力度。比如孩子饭前洗手,妈妈如果及时地说:“小手洗的真干净,妈妈来给宝宝夹个小菜花。”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就知道守规矩是会得到认可的。
而对于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家长不应该妥协,就像文章开头的买玩具一样,如果定下了一次只能买一个的规矩,那么哭和闹是不能得到满足的。
孩子太小时不能给予他不能理解的惩罚,但是警告是要有的,不要强调他的错,而是要明确规矩。
另外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家庭教育里,不管是老一辈人或者是爸爸妈妈,都要在执行规矩时统一战线,不要家长很坚持,而爷爷奶奶却极为妥协。要知道孩子都是小机灵,他们太知道选择谁“下手”了。那规矩就形同虚设了。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设定不同的新规矩
1岁时如果你告诉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吵大叫,那是不合时宜,但是如果3岁他还不知道这一点那就是没有规矩了。所以,定规矩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
3岁时,孩子开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喜欢探索新世界,那么定规矩应该围绕安全以及自由的边界。
4岁时,孩子依然很好奇这个世界但是又明显意识到自己的弱小,这时候的规矩应该围绕,作息以及行为控制,与人相处的一些基本规矩。
5岁要控制孩子的攻击欲,培养同理心,关爱朋友,学会道歉。
6岁马上要面临独立上小学了,那么规矩围绕就要强化作息习惯,怎么与小朋友相处,以及整理自己物品的习惯而制定。
规矩是有空间的规矩,是为了更大的自由
如果规矩不符合年龄,不给空间,变成一副副枷锁,那就会让孩子失去灵活性,变得呆板无趣。
所以在适合的年龄给定适合的规矩,家长贯彻执行,不捆绑孩子的天性,一旦在形成良好的习惯后,就适当放开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最忌讳的就是家长把一切规矩变成叨叨念,把规矩变成捆绑孩子的绑带,孩子应该是翱翔的小鸟,不是风筝,一旦懂得飞翔的规矩,会飞了家长就要放手,让孩子寻求自己的空间。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