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是村里三叔的女儿,是个沉默内向的孩子。每次在村里走动总是低头疾走,不打招呼。村里大人总是背后议论说这孩子没家教随了爸妈。妞妞的爸妈也是当地名人,出名原因是打架。夫妻关系紧张,俩都是暴躁的人。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妞妞就成了他们的发泄对象。最近回乡听说16岁妞妞进了精神病院。内心万分感慨,又无奈。
如果说到亲子关系哪一种情况最恶劣无非就是暴力虐童,其中最直接的暴力包括言语暴力和行为暴力。
暴力泛指通过武力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精神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暴力是一种明显的伤害。好吧,打不能打那骂总是可以的把?你还真别说骂也得看情况。所以言语暴力也不可取。
二、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暴力的伤害。暴力看起来效果显著但它的伤害却入心入肺。就好像行为暴力它的伤显然而见,伤口可能会愈合,疤却还心上。有关专家调查表示言语暴力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胼胝体、海马回和前额叶三个区域。这是三个区域分别影响到孩子的动机传递、感觉和认知信息,情绪管理以及思考和决策。轻度与重度的言语侮辱都会损伤到孩子的大脑发育。
例如:沈阳某地连夜发生8起火烛事件,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16岁的男孩姜某,他因平日里常遭到父亲的责备打骂,日积月累下心中充满了怨气。父亲曾经说儿子「早晚得进监狱」,这句话让儿子非常介怀。为了报复父亲,他就策划故意犯罪,希望给父亲「惹点事」。
知道真相后,人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所幸这8场火灾都没有重大的财产损失,否则,这个家庭将为「打骂教育」和暴力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事例很好的诠释了破窗效应和打骂孩子的严重性。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暴力环境积聚了太多的不瞒和怨恨。父亲的话更是孩子做出叛逆行为的导火索。
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数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窗户不被修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甚至可能会闯入建筑内。
孩子就像一个白纸你往里倒什么都可以。长期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是懦弱退缩就是以暴制暴反抗。孩子长大了底色好不好一看就知道。有人是自卑的,有人是暴躁的,有人是敏感的,有人是焦虑的,有人是抑郁的...其实这和早起缺爱或者长期处在被打骂的环境有关。
三、暴力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情绪病,由于过度或短暂兴奋、抑郁、焦躁等情绪引起的情绪波动及精神状态不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都市心理疾病。情绪病处理不好甚至会演变成精神病。也就是精神出现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精神有障碍的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他们在生活上没办法自立自强。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严重的可能要接受一辈子的药物治疗。生活质量,重心,未来都大大受到影响。
四、那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做出对孩子有伤害的打骂暴力行为?1、学会控制情绪。由于天性爱玩孩子总是调皮捣蛋的。他们因为发育不完全或者性格原因总不按你的期待去做事情。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可能会很失望很暴躁。大家可以尝试先离开几分钟等自己情绪平和一些再和小孩讨论问题或者冷处理。
2、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求而不得往往是我们暴躁的根源。愿意是美好的,现实就是残酷的。孩子处在发育事情可能很多行为习惯都在探索的阶段。我们往往容易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完成了他们压力和缺乏动力。我们尚且未能事事做好,何况一个孩子?多一点包容小一点要求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3、忍。多点跟自己说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生的,是的,自己生的。性情如何,智商问题,习惯如何不都是随了自己父母。我们都不完美小孩自然也有自己“缺点”。如何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才是重点而不是非打即骂。
4、多点关心和多点爱。爱要说出口,爱要好好表达,爱要有合适的方法。不溺爱不打骂不盲目。孩子的行为代表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波动所以事出有因。多点观察也许你会发现调皮捣蛋只是因为想要吸引你的注意。最近你是否冷落了他?不吃不喝是不是生病了?大哭大闹是不是困了?打人暴躁是不是最近不舒服了还是被你打太多学会了打人呢?
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才是重中之重。莫让孩子从小收到各种身体和心理阴影和创伤。如果他们从小的性格和人格没得到很好的发展,长大就容易出现精神障碍。青少年时期或者长大后没办法适应生活和环境的人,多少和童年缺乏安全感和缺乏爱有关。别让打骂暴力成了你控制孩子压制孩子的手段。把孩子的性情打没了孩子的毁了。生儿育女任重而道远。孩子告诉我们,暴力一点都不好玩。
陪伴成长,快乐育儿。我是小鱼儿,关注我,一起做成长型父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