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一个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人的身体能够抵达的地方是有限的,但是通过阅读,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见识身体抵达不了的世界。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文字、图片发展到短视频,所以现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学生群体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有着明确的量化标准,然而现实情况中,很大一部分小学生的阅读量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除了课本和辅导书,学生基本上不看其他书,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的量化标准
很多家长以为阅读能力只跟语文学科挂钩,这是一个误区。阅读能力不只影响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凡是靠文字来呈现的学科,都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
朋友家的孩子,数学总是学不好,还有几次考了不及格,看了试卷,原来孩子大部分的分数都丢在分值较高的应用题上。老师建议她多陪孩子阅读,孩子之所以丢分在应用题上,就是因为读不懂题目或者曲解题意,做题的方向错了,再会算数都无济于事。说到底,还是阅读能力的问题。
当然,受阅读能力影响最大的还是语文学科,2019年语文教材改版之后,小学阶段语文必背古诗文增加到了129篇;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早已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的书目;高考卷面字数由原来的7000字增加到10000字,这意味着,阅读能力差可能连题目都看不完。
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都会在第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高考对学生的日常阅读能力考查逐渐加强。乍一看这些作文题目,会觉得根本读不懂,不知道如何下手。而那些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学生,无一例外都阅读了大量书籍,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对其他人来说难以下笔的作文,他们可以信手拈来。
2019年北京卷作文题目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中,思维活跃、记忆力好,而且孩子的学习任务不重,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一、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
不管多优秀的书籍,孩子如果没有兴趣,读不进去,还是没有用。对于读什么书这个问题,孩子自己最有发言权,父母要尊重孩子选择书籍的权利。父母自以为有用的书籍,未必适合孩子。
二、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人的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在记忆一样东西的时候,短时间内会忘记一部分,不断的复习才能够巩固记忆。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
1、 勾画圈点,用符号在书上标记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重点词句等。
2、 做批注,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想,或者对文章引发的理解等。
3、 归纳概括,阅读的时候针对每句话、每段话概括出大概意思,孩子更容易掌握整篇文章、整本书的内容。
三、 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过程,文章是由众多词语构成的,词语理解能力是理解文章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文章中出现70%以上不知道的词语,就无法正确理解文章。阅读的时候出现不认识的词语,要及时去查词语的意思,这样会记得比较清楚,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孩子的天赋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激发出来,而大量的阅读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阅读过一本好书,而是把时间投入到作业和辅导书上,孩子的天赋就早早地被浪费了。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