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与性格指什么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城市在增添了喧嚣的同时也变得浮躁,成人和儿童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各式各样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的发散势必会产生负性情感的淤积,对工作学习、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儿童的性格是受幼时心理影响的,性格偏激,懦弱都是因此产生这些性格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建议广大父母更多的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儿童性格的培养
1、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2、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脸、穿衣、吃饭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3、培养果断性:即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面前,能明确而及时地做出决定。这须要有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4、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
5、培养自制力:要将其与培养自觉性联系起来,明确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养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好习惯。
6、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小孩子和别人相处好,多照顾别人,要从小训练,认真去做。
儿童抑郁症的概念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我国目前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发病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我国学龄期儿童抑郁症往往是通过与其年龄有关的各种行为问题表现出来,这使基本抑郁症状态更加复杂化,故在日常生活中,其父母、学校老师常忽视了孩子的抑郁表现,而延误了病情。
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其实都患了抑郁症,这一个事实常被忽略。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一些行为的转变,例如成绩明显退步,在课堂发白日梦和成为班里的笑柄等。此外,抑郁的情绪令他们变得非常沉默和远离他人,暴躁的情绪使他们有侵略性和好勇斗狠,甚至与老师和学校对着干,像是放弃了自己并不顾一切。还有,他们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情绪而尝试滥用药物。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抑郁症将导致自杀的发生,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现象日益增多。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1、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4、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人的非智力因素还包括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忍耐性,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等等。有了这些精神,才可能发展创造力。但是据了解,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不大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结果是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胆小娇弱等等。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和独立勇敢精神的第一步。在生活中习惯于依赖,游戏中缺乏主动积极性的幼儿,在学习上也往往缺乏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新鲜事物的积极性。
老师要他做手工等作业,一遇困难,就会喊:老师我不会!,妈妈帮帮我!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发挥创造性呢!作家长的不能溺爱子女,要放手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成人的支持、鼓励,形成了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要使孩子养成收拾自己玩具的好习惯。有的孩子,在使用玩具后,常把玩具一推就干别的去了,别人帮他收拾玩具,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大人的坏习惯。所以要教育孩子要自己收拾玩具。这样有几点好处:孩子知道爱护东西,有利于形成爱整洁的观念;训练孩子办事要井井有条,不致杂乱无章;使孩子认识自己有整理东西的能力,初步树立自信心。
其次,要让孩子帮大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先叫他帮妈妈拿东西,指导他擦擦桌子,扫扫地;大一点时,可以自己洗手帕。一般说来,孩子是喜欢帮大人做事情的。
作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干。如果孩子做不好或不会做,也不要埋怨,而是一边鼓励,一边教他。当孩子做得有了进步时,就要表扬他,以满足他求胜的心理,坚定他的信心。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克服障碍的游戏,如各种障碍运动、赛跑、拔河、爬山等等。
家长还要常带孩子去公园,培养他们的应激能力。比如,前面出现一汪积水,妈妈可以问孩子我们怎么过去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如果采取把孩子抱起来越过积水,会滋长孩子的依赖性,胆子更小,独立性更差了。
母亲不可能永远代替孩子越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积水。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从小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诱导他们去积极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勇敢、自信、坚韧不拨和不屈于困难的精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