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是“合作关系”?单方面的过度付出,只会打破平衡关系

作者: 日期:2020/8/21 人气:0

文|蕾妈育儿经(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暑假陪着孩子参加一个早教机构组织的夏令营,这个夏令营一共有十对父母和子女参加,为期三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组来自德国的家庭,孩子的名字叫卢卡斯,他的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德国人(在中国工作)。

出行前集合时,我发现很多孩子的行李都是父母帮忙背着,但是这个德国家庭是各自拿着自己的行李。看着卢卡斯背着一个半个身子长的行李,旁边有个工作人员说:“要不我帮卢卡斯拿吧。”德国爸爸连连摇手,示意让孩子自己拿。

反观其他的家庭,家长们生怕给孩子添加负担,都大包大揽的自己背着。其中一个妈妈说:“孩子好不容易出来玩,我们不想让他负担太重。”还有一个爸爸说:“我想让孩子心无旁骛地体验生活,与其他孩子交流学习,不想让背东西分散他的精力。”

在生活和分工上,父母子女到底应该处于什么关系?哪种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自立?哪种关系能让父母更舒适?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在中国,以下三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为常见。

一、中国最常见的三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1、“父母付出的多、孩子付出的少”的家庭关系

在这种家庭关系里,子女处于金字塔的顶端,父母以孩子的需求为行为准则,他们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夫妻关系放在第二位。这就会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主宰,父母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适和更少的遭受挫折。

这种模式几乎占了中国家庭模式的一大半以上。网络上曾有一个视频:母亲因为无法给孩子买最新的苹果手机而跪在孩子的面前,但孩子依然不领情,对母亲又踢又骂。这样类似的视频有很多,看了不禁让人心寒。

2、“父母付出的少,孩子存在感低”的家庭关系

在这种家庭关系里,父母在乎自己更多,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这样的父母大多出现在被骄纵的独生子女家庭,年龄相对都比较年轻。他们被自己的父母呵护,在极尽保护之下长大,等他们长大也成为父母,依然习惯被付出的模式。

这样的父母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感受更在意。一个90后的母亲因孩子吵自己休息而怒扇孩子的脸。这部分父母更愿意把孩子交给其他亲人照顾。

3、“父母与孩子相互付出”的家庭合作关系

这类合作关系一般出现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也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父母与子女的主要相处模式。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是家庭关系的基础。父母既不帮孩子做他份内的事,也不对孩子的困难袖手旁观。他们就像朋友一样,相互扶持,家庭的每一个人员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第一种家庭关系在中国很普遍,而第二种家庭关系虽占少数,但有上升趋势,第三种家庭一般出现在高知家庭,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般较强,也呈缓慢上升趋势。那么这三种家庭模式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二、三种家庭模式对孩子有哪些影响?你会选哪个?

1、父母单方面付出多,容易打破家庭平衡

父母付出的多容易造成孩子认为自己比父母重要,让他们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当父母不能达到自己要求时就会以怨报德。这样“吃水忘了挖井人”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像寄生虫,不依附父母、不依附他人就无法存活。

2、父母付出少,容易让家庭关系薄弱

父母对孩子付出少,甚至连最基本的养育义务都不想承担。这样的家庭关系非常容易破裂,家庭的大树是用爱浇灌出来的,没有爱的家庭关系会异常冷漠。“你不养我小,我不养你老”这样的隔膜会横在父母和子女中间。

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成长,孩子确实容易自立,但是他缺乏自信,自我存在感不强。这样被迫的自立只会成为他们内心的伤痛。

3、父母与子女相互合作,才能让家庭关系平衡

孩子只有被当作一个个体去尊重,才能发自内心的想要自立;把孩子当作一个合作者去看待,孩子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是平等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共同的事情相互合作。”这样的模式能让家庭关系处于尽可能平衡的状态。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认为“自立”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前两种家庭关系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不管是父母多付出型还是父母少付出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单方面的。平衡的家庭关系需要将“父母”和“孩子”都纳入互动关系中,在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平衡。

三、父母如何和孩子保持平衡关系?具体应该怎么“合作”?

1、界限清晰地划分父母和孩子的事

将育儿过程中的各种事情细化出来,根据孩子的能力,属于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完成。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可以上前引导,但依然要以孩子操作为主,比如前面案例中卢卡斯自己背包,自己收拾玩具等。属于父母的事情,孩子不能越界要求,比如父母在工作时,孩子闹着要父母跟他一起玩,父母可以严词拒绝。

2、一起合作照顾整个家庭

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某一项工作时,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他能完成的部分。其实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之一,本身就有义务一起照顾这个家庭,只不过孩子的能力不能统一,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现状进行分配任务。

比如一起出门买东西,可以让孩子挑物品,拎一小部分东西;洗衣服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把衣物放进洗衣机;打扫卫生时,可以让孩子擦桌子;洗碗时,可以让孩子放置碗筷等等。

3、相互尊重,遇到困难要坚持

在“合作”的过程中,父母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孩子不配合、耍赖皮等情况。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坚持“合作”的原则,让孩子明白责任和义务是必须要付出的。父母与孩子是平等关系,谁也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去逃避责任,或用自己的身份要求份外的利益。

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才能建立起家庭的平衡,这样的家庭关系也最能够塑造孩子“自立”的性格。当孩子的付出被肯定,他们的内心也会产生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感也由此建立。父母无法照顾孩子一辈子,只有培养他们自立才是真正地为孩子“谋长远”,而“合作关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不二之选。

互动话题:对于“家庭的合作关系”您还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

------------------------------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我是【蕾妈育儿经】,专业高级育婴师。专注于解决孕产期知识、亲子成长、儿童教育等问题,希望成为您育儿路上的好搭档,给予您最专业的育儿指导,期待您的收藏、转发和评论!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