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妈最近很烦,因为她感觉家里5岁的儿子已经在“熊孩子”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宝宝晚上在家里拍皮球,告诉他这样会打扰楼下的叔叔阿姨他也不听,照玩不误,到了楼下住户找上门来以后只能舅妈给人家不停道歉。
还有每天玩手机游戏到凌晨一点,没收手机以后就大哭大闹,吃饭的时候乱跑,故意往地上扔饭等等更是不胜枚举。
相比同事家的小姑娘,同样是5岁,每天乖乖巧巧,懂规矩会见人问好,真的是人见人爱。
舅舅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男孩子嘛,淘气一些很正常。但“熊孩子”真的只是淘气这么简单吗?真的只是因为是男孩子所以更加皮一些吗?
熊孩子真的是天性使然吗?
正所谓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像舅妈的儿子这样情况,纯粹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立好规矩。说到这里,有的父母就会觉得小题大做,孩子还小,那么早立规矩不是在抹杀孩子的天性吗?
在教育学中,最著名的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四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在这两大理论中都指出,孩子会在两岁以前形成认知上的客体永恒性,同时具有了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这意味着在两岁以前孩子探索世界的阶段中,父母正确告知其世界的样子和行为模式会逐渐固定在孩子的认知中。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就应该开始向孩子描述世界和社会规则,为其立规矩了。
但在另一方面,2岁的孩子毕竟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也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因此,立什么规矩就变得很重要。
诸如吃饭、睡觉和安全三个方面,父母就可以在孩子2岁以前让其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同时培养其较好的习惯。
在立规矩之前,父母也应该首先在科学层面上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2岁前要立“三大”规矩,以后带娃时,能比别人轻松一半
1)孩子吃饭时的规矩
在需要母乳喂养的时期,母亲要根据孩子的胃容量,约三到四小时喂一次奶,奶量根据说明书添加,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奶粉容量适当减少,到了可以添加辅食的阶段,可以随三餐中间增加两次投喂时间,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大致知道自己吃没吃饱。
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当孩子表现的吃饭不积极,有轻微的推拒感时,可以停止喂食。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就涉及到“立规矩”了,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当自己不愿意吃饭时,可以不吃,但过了饭点就不能再吃了,这是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吃饭、吃饭时不乱跑胡闹的一个习惯。
2)孩子睡觉时的规矩
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孩子的睡眠时间比较长,一般会维持在16—20小时左右,甚至更长。
到第四个月后,孩子的睡眠时间与时长基本可以和成年人保持一致,每天需要9—1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除了晚上正常睡觉以外,中午和下午也可能需要小睡一会儿。
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可以慢慢培养孩子规律睡眠的习惯。
通过适当的睡眠仪式如讲睡前故事、互道晚安的方式来暗示孩子应该什么时间睡觉,而为了避免中午和下午的睡眠时间过长,父母可以通过轻柔的抚触来唤醒孩子,避免其哭闹。
3)孩子安全方面的规矩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初期因为好奇心重,总会对大多数事物通过抚触、舔食的方式来发现其特性。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在孩子发生类似行为时及时制止,并以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不能时刻记住,但基于条件反射和不断强化的作用,长此以往能够在孩子的认知中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明白什么东西是不能碰的,什么东西是不能随意往嘴里塞的。
孩子的规矩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从小时候开始逐渐培养,才能成长为人见人爱的懂事小孩,这样的懂事并不意味着抹杀孩子的天性,而教会孩子社会生活的规则,为其更好的社会化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宝妈们,你给孩子养成基本的规矩了吗?
睡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