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今年两岁多,年底三岁,一直在我身边长大。
作为一个修道者,作为一个需要在社会中接触形形色色各种人的我来说,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进行不断地碰撞,对我的意义,非常重要。
或迫于环境,或出于礼貌,
成年人,不得已必须伪装自己,必须隐藏自己。
成年人往往不能像孩子那样纯粹地肆无忌惮地表达出内心地真实感受。
天天跟成年人接触,往往越觉得人性很复杂。
跟孩子接触太少,就无法进行深层次地对比,无法总结出,纯粹的人性,到底是什么。
所以,当我有机会,能跟孩子进行互动时,我都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身为人父,我既要教他,引导他。
但身为修道者,我还得从他身上取道。
因为他的很多言行和动作,代表着天性。
好,进入正题。
那育儿,跟职场,跟管理,又有什么关联呢?
作为一个修道者,必须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一,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肯定,可以提升员工的自信和工作激情。
作为一个父亲,我对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不太满意的,但是我得在他的不满意中,去寻找亮点,成功点,然后拼命的鼓励他。所以,孩子尚幼,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评价,都是在夸奖孩子,尽可能不打击他表现自己和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当他有骄傲的苗头,我才稍微提升一点点夸奖他的标准。
作为一个管理者中的完美主义者,我对下属和员工很多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是不太满意的,但是,我不能轻易拿我的标准去要求,如果这样,就只有批评了。如果团队成员的自信没了,激情没了,何谈优秀的团队结果。所以,我也必须尽可能去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和亮点,尽可能地去放大他们的亮点。
第一次接触,百分百夸奖。
前几次接触,九分夸奖一分持疑。
结果尚不太好的,八分夸奖两分批评。
普通的,七分夸奖三分批评。
优秀的,六分夸奖四分批评。
有点骄傲的,就得根据情况去夸奖或批评了。
二,合理的奖惩,决定了员工改变自己和要求自己的方向。
我孩子有点调皮,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举动。
这时,如果我放任不管,孩子就会越演越烈,长大了就会自我中心,不懂礼貌,甚至欺负弱小,不管别人的感受。
所以,我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即便只是一点苗头,我也必须表态,这些行为会让爸爸很不开心,如果你再继续做,可能后面的奖励就没有了,或者会有更不好的后果。这些都并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来告诉孩子,孩子能明白你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能明白你是鼓励,还是拒绝。
当孩子一些自发的行为,是人性美好部分的时候,我会批评的鼓掌,夸奖,并表现出很兴奋很高兴的样子,让他明白,下次继续如此,以后都要如此。
作为管理者,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员工并不知道有些事情到底该怎么做,并不清楚真正的标准是什么,甚至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所以,我必须得通过夸奖批评,或奖惩,来清晰标准。
三,不断丰富标准。
做人有作为的标准,做事有做事的标准。
做什么,都有一定的标准。
就像放鞋子,有放鞋子该怎么放的标准,扔垃圾,有必须扔到哪里的标准。
育儿,是一个不断告诉孩子,做人还有做事,无数个细节,该有什么标准的过程。
教育员工,提升员工,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你必须不断地通过碰撞和训练,来提升他的标准,丰富他的标准。
慢慢地,他会越来越优秀,工作效率会越来越高。
四,标准定了,就需要坚持,不能轻易改。
不仅要不断丰富标准,标准定了,就不能轻易改变。
定了就定了,以后都得如此,要坚持。
就像放鞋子,你今天得放这里,明天得放这里,以后都得放这里,不能今天必须放这里,明天就可以随便放了。
就像扔垃圾,你这次必须扔进垃圾桶,下次还得扔进垃圾桶,你不能今天扔垃圾桶,下次就想乱扔了。
受人帮助,必须说谢谢。不能这次说谢谢,下次可以不说,必须每次都要说。
五,做好榜样和示范。
都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但很多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我躺着多玩一会儿手机,孩子也会想着玩手机。
为了不对孩子造成不良引导,我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尽量不看手机。
作为管理者,也是如此。
如果你天天迟到,却要求员工不能迟到,他们会服你吗?
如果你对自己的标准很低,却要求他们的标准很高,他们会听吗?
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六,尽可能释放员工的真性情,不要去压抑他的情绪和内心真实想法。
孩子比较有个性,有时会有些不太好的想法,或者不太好的情绪。
这时,我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跟他讲,你这是不对的。
我必须得理解,站在他当前的世界里,他当前的认知里,他有这样的想法或情绪,绝对是合情合理的。
我要做的是,引导他释放自己,搞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然后给他做一定的梳理。
管理团队,也是如此。
团队成员,不可能都是圣人。
谁都有不太成熟,或者不太坚强的时候。
此时,我要做的,不是去指责他,而是尽可能鼓励他肯定他去释放自己。
因为他肯定自己的缘由,我不能随便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
然后再根据他的情况,给他一些解决当前问题,走出当前困境或变得强大的建议。
七,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尽量不扶。
孩子在学走路过程中,肯定会有摔倒的经历。
我的原则是,尽量不扶,让他自己爬起来。
如果有其他亲戚在,准备去扶我那摔倒的孩子,我也会阻止。
为何?
因为他明明可以自己爬起来,如果你扶了,下次他摔倒了,他就会等你去扶,而不是自己爬起来。
因为我很少扶,所以,每当他摔倒时,他都是自己很快爬起来。
在他的意识里,没有等爸爸扶的概念。
带团队,也有相通之处。
比如,新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很多方面的结果肯定没有老员工好。
此刻,为了尽块得到工作结果。
你是插手介入还是让他继续操作?
如果你介入太多,肯定会影响他的成长。
他可能今天会犯错,把事情办砸,但会增长他的经验值。
他败了,也会有收获。
我们想长远的为团队好,为企业好,就必须为提升员工的能力,预留一定的空间,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个主题很大,如果继续写下去,写九点,写十八点,都不是问题。
由于已经写了2000多字,而且现在也比较晚了。
故先写到这里。
看得不过瘾,或者想接触更多观点,可以先关注项月亮。
觉得观点不错,请点赞。
有问题或其他想法,也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项月亮。
修道者。
深度,独特,正能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