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以后每一个变化和进步都能让家长觉得幸福和神奇,宝宝第一次抬头、翻身,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都是宝宝在不断成长的标志。而学会说话,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能否在正常的年龄阶段学会说话,也是是判断宝宝是否健康的一个参考。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强,若是加上家长引导得当,在一岁多就会讲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而有的孩子平时接受的语言训练较少,那么开口讲话的时间也会变晚,但是一般到了两岁左右都是能进行简单的交流的。
但是有的宝宝到了三岁还是不会讲话,这可能就是发育迟缓的一种表现。小编的老家有一位邻居家的宝宝就是发育迟缓,宝宝今年已经3岁了,但是还是不会讲话,平时只会用哭闹或者大吼大叫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奶奶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家孩子贵人语迟,将来有福气着呢!”但是孩子的妈妈并不这样觉得,大概是当妈妈的直觉吧,妈妈执意要带孩子去医院,婆婆拗不过她只好跟着一起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了一句话——这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了。
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天生有听力障碍、自闭症等等。而这个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是平时的语言环境不好,没有沟通说话的机会。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平时都是跟着奶奶生活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经常两个星期才回家一趟。奶奶不会说普通话,平时也很少跟孩子说话聊天,老家的孩子少,孩子平时也很少有机会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开口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缺乏语言训练的大环境,宝宝才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
医生给宝宝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出了孩子自闭症、脑瘫、听力障碍的因素,最终诊断是语言环境不好导致宝宝不会说话话。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不仅接受别人的信息困难,而且自己表达也是个问题,因为孩子自己的词汇量少,所以在日常交流中,就算是想开口讲话也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别人也听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更不愿意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困在语言障碍的恶性循环中,对孩子开口讲话更加不利。
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因为大部分孩子的起步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可以跟别人流利交流,而有的孩子却还不会说话,父母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时常和孩子说话,甚至怀孕6个月左右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熟悉父母的声音。宝宝出生后,家长也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聊天,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听不懂,到后来会听懂了不会说,就这样慢慢能说几个简单的词,最后是句子。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变化,孩子自己也能体会到说话的乐趣。
另外,爸爸妈妈还要耐心的纠正孩子的发音,孩子学说话的时候肯定会有说错的时候,发音也经常不标准。但是家长不模仿孩子的发音,也不要嘲笑孩子,这样都会很打击孩子的信心,从而不愿意说话。对于只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家长要反思一下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否有利,除了要多跟孩子说话之外,也要尽量让家庭成员保持一致的语言,不要有的说方言、有的说普通话,这样孩子也会混淆,不利于学说话。你们的宝宝是几岁会说话的呢?不妨分享一下吧!
医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