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个小问题,家长们不妨在心里演练一下:如果孩子考试考80分家长会怎么做?
不需要回答,因为见过太多了,佛系的少,多数家长选择的都是怒,有点怒,批评或者责备。这么做对不对不予置评,我想说的是在某次公开演讲时,尹建莉举到的一个日常教育的例子:如果女儿考了80分,我会让她自己检查思考后重新做一遍,经过她个人的思考能够修正10分的错误,我就会说你好棒啊,昨天80分,今天就90分了。孩子受到鼓励,会积极地去寻求另外10分的解决方法,等她做对了,我就用铅笔在试卷上写上100分,并告诉她你看通过努力昨天80分,今天就100分了。
这就是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失败都能生出成功这样的孩子了。
所有的育儿专家,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的各种观点肯定不能适应所有孩子,包括尹建莉的一些观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尹建莉本身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她的这种鼓励孩子的方法也比“戒尺教育”更适合用来教育孩子。
否定批评会使孩子“标签化”这是我犯过的错误,本来女儿是个挺棒的孩子,同学家长以及老师都给予了很多赞扬。不过成绩优异以外,有一点问题存在,就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还是很羞涩内向,不知怎么跟其他人打招呼。对于一个能够自来熟掌控全场的家长来说,这简直不太可以被原谅。
于是每次在提醒她跟别人打招呼后都会不好意思的“否定”一下孩子:这孩子就是太内向了。后来我发现孩子越发“内向”了,见了人不但不打招呼,连眼神都不给别人一个,所以就天天给她讲道理,讲礼貌的必要性,讲在这个人情社会,情商的重要性。
可见我的情商有多低,每一个跟孩子不停讲道理的妈妈绝对是情商的洼地。医者不自医,想想《正面教育》的作者简尼尔森也会忍不住跟孩子生气,面对孩子越来越封闭的性格无可奈何找我的导师沟通,在导师的多次指导下,我也渐渐明白,我这是迫不及待地给孩子贴了标签了。孩子在某个阶段会出现一些家长觉得不可思议的表现,家长需要包容等待以及正面的引导就好,千万不要判读孩子是怎么了,给他贴个标签。
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总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好,最好没有中间过程就是一下子十全十美的,不然心里总会失控的着急去指责孩子,更正孩子,而孩子一旦被指责被改正,他就会从心里给自己贴上标签,是的我是内向的,我是调皮的,我总是不懂事的……试想一个被自己贴上标签的孩子,就仿佛一个无形的框框把孩子框在了原地,他没有了想走出框框的意愿和动力。
所以家长不要盲目的上来就是否定和批评,可以试着用尹建莉的方法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越来越好。
低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外界的鼓励赞扬心理教育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因为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自己的评价和认知就是来源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就是说,孩子的情绪和后续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对他的批评或者表扬。这里外界和别人的主力军就是家长和老师,家长无法控制孩子在学校得到的评价,但是家长可以通过自己对孩子的鼓励赞扬来“力挽狂澜”。
源源是个多动的小男孩,上课时也总是不自觉的动笔盒玩橡皮,老师多次跟家长沟通,告诉家长这个孩子的专注力有问题,源源每次听到老师的评价就会低下头,手里不停捏衣角。源源爸爸回家后并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买了个走珠益智球,爷儿俩每天晚饭后就比赛玩球,看谁闯关级别高,一点点的源源可以通关了,要知道玩这个球需要的就是专注力,爸爸立马肯定到:源源你居然能一心一意的坚持这么久,爸爸都没做到的,简直太棒了!
结果你可能已经想到了,源源现在四年级,做事认真成绩优异,眼睛里总是自信满满。
家长不是心理学专家也照样可以培养心理健康阳光,成绩优异的孩子,因为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的就是爱和耐心,不错过任何一个鼓励孩子的机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获得进步时,哪怕进步很小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孩子稍有不足时,各种方法鼓励孩子进行调整。
鼓励得当又及时,今天80分明天100分也是很有希望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