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
—— 贝多芬
01一个周末,我带小宝到娱乐场玩耍。远远的就看见秋千上坐着一个穿着红衣服的老太太。近了才发现,在滑滑梯上,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忙上忙下,妈妈在旁边看着。
小宝走路还不是很稳,他在旁边看着小男孩在滑滑梯上灵活的动弹,似乎有些羡慕,便蹒跚地向滑滑梯靠近。
小男孩儿突然跑下来,张开双臂站在小宝面前,拦着他的去路。很霸道地说,“这是我的,这都是我的,不许你玩儿。”旁边的妈妈自豪的看着她神气的儿子,没有说一句话。
说真的小宝生来胆小,至少在前几天他还不敢滑坡。
我对小宝说,那咱们去荡秋千吧。
红衣老太太突然冲着男孩子说话了,“乖孙子,你别急,奶奶给你占着这个秋千呢。”
小男孩说,“就是,秋千不能给他玩儿,那也是我的。你得给我占着,这儿我还不能走,我走了他就会来玩我的滑滑梯。”
红衣老人说:“这个秋千当然是你的啊,没有人能抢走。”小男孩的食指对着小宝的脸,就像一个长者在训斥一晚辈。
妈妈只是咯咯咯的笑,或许是在高兴儿子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
“家里就一个孩子,宠惯了。”妈妈似乎在给我解释着什么。
没等她说完,我推着小宝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我对这些人的言行厌恶之至,老的我不敢说,小的我不能说,年轻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何况这些设备小宝一个也玩不了,在他面前耀武扬威是多此一举。小宝的世界里暂时没有公共秩序,更没有复杂的私人心机,只有浅薄的维持身体和精神的欲望。这里本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却成了长辈教授新生代心术的见习之地。
02在中国古代有个截发留宾的故事。东晋有个大将军叫陶侃,他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年轻时,家徒四壁。有一天,朋友范逵来访,陶母发现家中无米下锅,又没有银两,这可怎么招待客人呢?情急之下,拿出剪刀,把长发剪了,让陶侃拿去卖钱换些米面和酒菜,还把铺在床下的干草切细,饲喂范逵之马。范逵事后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
在母亲的影响下,陶侃终身成就不菲。母亲用实际行动给儿子上了最好的一课,教会了他以诚待人的品质,让他终身受用。没有比家长更好的老师,没有比言传身教更好的教育。
03前几天看到几个小故事,特别让我感动。
正值下班高峰时期,妈妈带着一个6岁的宝宝坐地铁回家。在车上,宝宝一个劲儿的喊着:妈妈,累!我要坐座。座位上坐着的都是年轻人,但没有一个主动给宝宝让座的,妈妈急忙蹲下来,让宝宝坐在自己的腿上,宝宝还是不依不挠,妈妈在他耳边小声的嘀咕道:“宝宝乖,叔叔阿姨早出晚归,工作一天,都特别累,他们需要坐着休息,宝宝已经是个大孩子啦,自己可以站好的,不需要让座。”宝宝竟然听懂了妈妈的意思,不再闹腾。
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这是位善解人意的妈妈,对于别人不让座的行为,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要求,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她的悄悄话暖心而不失分量,既让坐着的人心安理得,又让孩子学着宽容和理解即将长大面临的并不都是妈妈宠惯的顺遂无虞。
04有一位外国妈妈,带着一岁的宝宝坐飞机长途旅行旅行。孩子正是吵闹的年纪,她怕宝宝吵闹给旅客们带来麻烦,便把一些小礼物送给周围的旅客,并附上上一张卡片,卡片上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大家好,我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小男孩爱德华,我一岁了。妈妈经常独自带我出去旅行,但是我可能还会因为坐飞机带来的不适而哭闹,妈妈非常担心我会打扰到您,毕竟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不是好孩子,请您放心,我会尽力保持安静。这里有小零嘴和耳塞,当我忍不住真的哭闹的时候,希望它们能减轻您的困扰。
整个旅程的机舱异常安静,一路上,小男孩儿爱德华并没有哭闹。他和妈妈心有灵犀一点通,他虽然不会表达什么,但他能感到妈妈用心传递给他的良好教养。如果小男孩儿真的会因为不适或不能满足而哭闹,也不会有人嫌弃他的哭声,嫌弃他无理取闹的喧哗,因为妈妈事先给了众人一个真诚而合情合理的歉意,她在引导孩子也在安抚旅客,让旅客们能原谅孩子的过错,也让孩子在旅程里感受到一股被包容的亲密的暖流。
05什么是教养?它是一身得体的衣服,他它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它是一种诚实的品格,它是一个礼貌的动作,它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人性化的规矩,它是人际交往中利己利人的关怀。它无关贫富,却体现在每个人的细节里。它像寒夜的一盏明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著名的心理学者李雪说过: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
现实社会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比如,自私源于自私,宽容源于宽容。
想让孩子看到世界的美好,那就给孩子良好的教养。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