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大部分家庭的宝宝出生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妈妈了。
宝宝所有的生活起居大多是妈妈在照顾,所以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性就更强些,黏人也是相对比较正常的事情。但有些孩子在2岁左右还特别的黏人,只要妈妈稍微一离开一会儿就大哭大闹,因为妈妈抛弃了他们,甚至要妈妈在自己的视线内才放心。
这样黏人的宝宝让很多宝妈是身心俱疲。过分黏人的宝宝,和妈妈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多半是因为妈妈有这3种特征。
长时间没有和宝宝相处
很多宝妈在宝宝可以稍微独立的时候就出去工作了,回家后和宝宝的交流沟通也比较少,长时间没有和宝宝相处,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中。即使是与宝宝相处时,妈妈也经常抱着冷漠的态度。
这样宝宝很容易认为妈妈不要自己了,从而缺失安全感。宝宝的行为会越来越小心翼翼,或是通过特殊的行为来获取妈妈的关注。每次和妈妈见面时,宝宝都会特别黏着妈妈来缓解内心的恐惧,来获取安全感,满足内心的需求。
对孩子不信任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陪在身边,即使是孩子想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妈妈也是要跟在孩子屁股后面,确保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这种不信任让孩子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会给孩子一种我自己不可能完成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事时就会认为一定要妈妈来帮助自己,就会表现出黏人的行为。
没有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性格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直升机父母,尤其是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经常会包办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孩子的大事小事,都会准备的十分充分,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独立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孩子在这种事无巨细的环境中长大,失去了独自面对和处理能力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就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只能寻求妈妈的帮助。
怎么才能让孩子不那么黏人?①积极的给予孩子回应
孩子的安全感从出生不久就已经开始建立,这时家长冷漠或不及时回应的态度都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
当孩子找不到妈妈、妈妈不在孩子的视线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还在并没有离开他们,宝宝拥有了安全感自然会减少黏人的行为。家长要注意,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也要提前跟孩子说好,2岁左右的宝宝是可以理解大人的行为的。
②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大多数黏人的宝宝是因为离开了妈妈,就没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宝宝能真正做到了独立才能完完全全摆脱黏人的情况,家长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等等,并在孩子独立完成后给予一些奖励,当孩子获得了成就感,体会到了自我价值,就会更愿意自己做事情了。
在教宝宝独立时,家长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别让他们学会自己独立面对,这时家长可以利用绘本故事等工具,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独立的重要性,孩子才会真正摆脱黏人的行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