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儿与邻居家小孩同年出生,她家的小孩在年龄上比我女儿大一个月。现在,两位小朋友同在家里附近的幼儿园读大班,新学期开学以来我们通过幼儿园在微信里建立的家长群得知、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与老师了解、与孩子老师个人微信私底下闲聊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到这两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状况。
其中,老师就反映了新学期开学以来我家女儿有着这么一个现象。在幼儿园里她会主动照顾邻居家小孩,虽然年龄上比邻居家小孩小,但是嫣然像一位姐姐在照顾妹妹。体现在:快到午休时间,她吃的快便主动去喂邻居家小孩吃饭;放学了因收拾书包动作较慢,担心我家女儿先下楼便哭了起来,她便像个“小大人”一样去安慰人家,且等收拾完东西一起下楼等等。
▲ 首先来了解一下“妹妹”照顾“姐姐”的情况。
看了以上的描述,相信广大读者对“妹妹”照顾“姐姐”这一现象有所了解了,那就是今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开学,邻居家孩子转园和我家女儿同在家里附近的一个幼儿园读大班,或许正是因为转园暂时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开学这一段时间以来,老师反馈我家女儿在幼儿园里经常照顾邻家小孩,老师评价说:“嫣然像一位姐姐在照顾妹妹”,但实际上我家女儿比邻居家小孩小。
▲ 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像以上所说的情况如果出现在成年人之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偏偏出现在5岁多的小女孩身上,且还是“妹妹”照顾“姐姐”这就觉得有点新奇有点特殊。新奇在那么小的孩子就懂得去照顾别人,特殊在照顾的还是比自己大的“姐姐”。从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 反映出女儿已经具备一定的为人处事能力。
这一现象出现可以反映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懂得去照顾别人而且年龄还是比自己大,可以反映出她已经具备了一定为人处事能力。
→ 说明从小就着手培养、锻炼。
既然可以反映出她已经具备一定的为人处事能力,那么还可以说明什么呢?说明孩子具备为人处事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从小懂得对孩子进行培养、从小懂得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及从小懂得让孩子去锻炼去磨练而得来的结果。
▲ 为人处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培养教育以及锻炼、磨练中获得。
明朝冯梦龙作品《警世·玉堂春落难逢夫》中有这么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其中,“吃得千辛万苦”就是一种锻炼和磨练的意思,正是经历了无数的锻炼、磨练才换来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相比为人处事能力的具备也是这个道理,人刚出生并不会具备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获得只有从小懂得向孩子灌输培养教育思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去处理去锻炼去磨练才具备才得到提高。
虽然,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懂得这一道理,但是舍得放手让那么小的孩子去磨练的并不多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伴随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对孩子的溺爱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了,孩子往往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下。正是让孩子生活在这么安逸的环境下,缺少了锻炼更缺少磨练,孩子为人处事能力肯定得不到培养得不到锻炼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经验的积累。
▲ “妹妹”照顾“姐姐”,她的照顾能力从何而来?
→ 结合孩子身心特点,抓住孩子好奇心,加以正确引导。
孩子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事物往往都是存在好奇心,正是抓住了孩子对事物心存好奇之心,平常时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多让孩子动手锻炼,从多动手锻炼中练就了孩子的能力。
如:有一次我在叠被子,女儿便问我为什么拿她盖的被子,我说在帮你叠被子。女儿突然对我说:“我的被子我自己叠”,我顺势再对她说:“那好吧,我教你叠吧”。就这样教了女儿叠了好几次,虽然叠得不是很整齐不是很美观但已经掌握了叠被子的方法。接下来,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会引导和鼓励她自己叠被子,现在已经养成了叠被子的良好习惯,叠被子的美观程度也有所提高。
→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家务活,培养孩子勤劳习惯,提高孩子处事和应对能力。
平常时除了抓住孩子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外,还结合家务所需让孩子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在勤于动手以及经常锻炼中,使得孩子的为人处事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人的智力相当一部分取决于遗传,而人技能方面才是后天锻炼而得来的”。这里所说的技能就包含着为人处事能力,“后天”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及锻炼,
为了让孩子从小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孩子从锻炼中练就一些生活技能。日常生活中结合家务所需让孩子帮助洗洗菜、洗洗碗、淘淘米、拖拖地、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让孩子动手做家务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勤于劳作,锻炼了遇到困难的应对能力。
→ 放手让孩子去磨练,从磨练中练就了孩子。
在经常性阅读育儿方面的书籍,经常性收看收听育儿方面的知识讲座中,使我认识到过度溺爱不仅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反而还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影响。于是懂得重视抓好孩子能力的培养、教育、锻炼工作,为了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处事能力,同时让孩子在处事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会应变学会应对,平常时通过判断孩子处理事情的难易程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磨练,结合孩子在磨练中遇到的困难时的反馈,对于孩子不能去完成的指导孩子去克服,从磨练中练就了孩子。
▲ “妹妹”照顾“姐姐”现象,看父母育儿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不懂得从小着手孩子能力培养、锻炼。
从以上所列举邻居小孩因转园在幼儿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以看出一些父母不懂得从小着手培养、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至于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生活过程中,暂时离开父母时所遇到的困难不知所措。
→ 过度的溺爱孩子,影响到孩子的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一些父母心里或许会这样子想,以自家的经济能力足以让孩子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便加倍的去关心关爱孩子,甚至达到了过度溺爱程度,孰不知正是父母这样的想法以及这样的过度溺爱孩子,孩子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下逐渐缺少了锻炼,能力不但得不到培养反而更加助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便会处处碰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 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磨练。
因为孩子还处在身心成长阶段,一些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担心放手让孩子去磨练怕孩子承受不了,同时也怕孩子在磨练中受到伤害。正是一些父母心存这样的想法,直接指导自己的育儿行为,使得过度溺爱孩子现象频繁出现,直接导致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自然得不到培养、提高。
▲ 如何去培养、锻炼孩子,使得为人处事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得到提高。
→ 让孩子从小体验生活的不容易,从体验中得到培养、锻炼。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生活也是现实残酷的,作为父母应该懂得从小让孩子去感受生活并体验生活的不容易,从让孩子去体验中慢慢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得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适应环境能力得到提高。如何去培养、锻炼孩子,使得为人处事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得到提高?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说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就是如果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必定会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以达到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因此,父母既要想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并有所提高,也应该像《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说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得到提高。
→ 善于表扬和肯定,提高孩子主动性、积极性。
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善于表扬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孩子心里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持赞赏眼观来看待,让孩子心中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获得感,让孩子有“炫耀”的资本,对接下来提高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结合孩子所做的事情,适当的对孩子进行表扬和肯定,与经常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得出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例子一:孩子小梅放学回家后,会很自觉的去完成作业。且在自觉完成作业后,父母并没有要求她去帮忙做家务活,但她也能很自觉的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结合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自觉性,且做事效率也不赖,父母常常的对小梅竖起大拇指,特别是妈妈经常在邻居面前夸奖小梅懂事与勤快,很自然小梅便成为邻居小孩学习效仿的榜样,很多邻居都要求自家孩子向小梅学习,小梅觉得自己成为别人学习效仿的榜样后,更加努力的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例子二:小强学习自觉性不强且惰性思想严重,常常被老师投诉说在学校学习不认真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也不自觉做作业,更不用说帮父母做家务。父母看不惯孩子这样的惰性,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希望通过批评教育让其有所改变,但是却事与愿违,父母越批评他,他越觉得父母是针对他,对抗与叛逆心理严重,小强这样的惰性思想在邻居之间传开了,他们教育自己孩子不要与小强接触,以免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以上两个例子,一个结合孩子日常好的表现适当给予表扬、肯定与炫耀,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与效仿后,更加主动的去完善和提高自己;而另外一个因表现不好常常受到父母批评教育,对父母的批评教育产生了对抗心理,甚至出现叛逆现象,导致邻居孩子都不愿意与其接触。可见善于表扬和肯定孩子,对提高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重要,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对培养、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也有所帮助。
→ 结合孩子表现进行点评并传经送宝,不断积累孩子的处事经验。
结合孩子日常所做的事情,父母应该分析孩子处理事情的难易程度做出科学分析研判,对孩子处事方式方法进行点评,对孩子在处理事情中的方式方法得当,处理事情取得良好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处理事情方式方法不当的要向孩子指出,并结合孩子处理事情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向孩子提出正确、得当和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自己去应对处理,并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让孩子去磨练,久而久之孩子的处事经验将会得到积累。
→ 善于观察与发现,有意识注重培养锻炼,让孩子具备能力积累经验。
为了让孩子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并且让孩子的能力在培养和锻炼中得到增强和提高,处事经验不断得到丰富与积累。这就要求父母要善于发现和注重加强孩子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如何才能做到善于观察与发现?建议父母多看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收听收看育儿方面的电视节目以及专题知识讲座;多与自己的朋友探讨如何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话题,听听朋友的经验分享,广泛收集信息来源。通过对比查找发现孩子缺乏的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强培养与锻炼,通过注重培养、锻炼,让孩子本身缺乏的能力得以补充。
某一天,陈琳与女儿去逛街遇到了朋友何娟也带着孩子在逛街,太久的不见面让她们有了太多的话题要聊,当聊到孩子是否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时,陈琳从何娟描述中得知她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她在抓好育儿工作中省了不少心,年龄相仿而自己的孩子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还相当缺乏,此时才意识到要注重加强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锻炼。
在注重培养、锻炼过程中,她结合自己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作为培养、锻炼的切入点,首先是多做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学会独立生活且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增强了孩子的配合意识,为接下来抓好孩子培养、锻炼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日常生活中她有意识的让孩子跟随自己多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逐渐的让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也为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就是她工作太忙时,就事先告诉孩子并让孩子按照以前跟着妈妈学煮饭学炒菜的做法去照顾自己。正是这样有意识的注重培养,有意识的让孩子去锻炼,让孩子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并积累的处事经验。
→ 发挥“帮、传、带”的影响作用,让孩子在良好环境下得到培养与锻炼,从而练就孩子的能力。
作为父母要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交际圈,注意观察与自己孩子接触的其他孩子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情况,从注意观察中发现与自己孩子接触的其他孩子身上所具有的优点与强项,认识到孩子的交际圈中其他孩子所具备的优点与强项对自己孩子也具有帮、传、带的影响作用,并充分利用好这一影响作用去培养和锻炼好自己孩子,让自己孩子在与这些优秀孩子相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得到这些优秀孩子的帮助、传授以及带动,从而使自己孩子的某些能力得到培养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这就印证了唐朝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所提到的:“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自己的孩子经常与其他优秀的孩子相处,在相处过程中便会目睹优秀孩子的处事能力,目睹多了便会受到这些优秀孩子的影响,并在他们帮、传、带的影响下自己也具备这样的处事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