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的话:2000多年前,孔子说过要「有教无类」。今天,我们要真正实现孔子的说话,建立「共融校园」,协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学习和成长。教统局特别制订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学校可依据指针内的各个项目进行自我评估,从而了解学校在建立「共融校园」方面的进展。
....................................................
过去,「特殊教育」被视为「专为残疾儿童而设的补偿教育」,残疾儿童都被安排于「特殊学校」就读。即使提倡「融合教育」,让「残疾儿童」进入「主流学校」,「融合教育」往往被视为「特殊教育」在主流学校的延伸,只为照顾「残疾儿童」而设的,始终撕脱不了「残疾儿童」的标签。近年,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香港学校现正致力建立「共融校园」,为所有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在「共融校园」中,儿童不再被分门别类和标签,学校的设施,无论软件的和硬件的,都为所有儿童而设,可以照顾到个别儿童的不同需要,适合所有儿童使用。
什么是「共融校园」?英国的OFSTED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UK, 2000)曾向视学人员及学校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就「共融校园」提出以下的定义︰
「一所共融的学校重视全人教育,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效、待人接物和身心健康。高效能的学校正是共融的学校,这些学校不单是教学成绩卓越,亦有良好的校风和有教无类的精神。」
(OFSTED Evaluating Educational Inclusion: Guidance for Inspectors and Schools, reference no.235, p.4) 「共融校园」所关注的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果效和参与程度,而不只是关顾有残疾或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 「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是什么?「共融」是香港学校发展的方向,学校的发展是迈向「共融」的过程,学校必须改善持分者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学校如何在发展中落实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协助学校建立「共融校园」,教统局在配合「学校自我评估」的框架内,建基于英国融合教育指标的原则,制订了本土化的「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作为学校建立「共融校园」的自评工具。 「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分布在「学校自我评估」的四个范畴:管理与组织、教与学、校风及学生支持和学生表现之内,指标数目共四十九个,而可观察的准则项目达三百四十二个,主要以问卷调查形式向不同的持分者搜集数据,以了解学校在建立「共融校园」的表现。 「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 共融校园指针」的功能 「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 共融校园指标」的重点是通过营造互助互爱的校风,而提升教育成就。就功能而言,「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 共融校园指标」是 (1) 一套协助学校在不同层面作深入探讨及反思的自我评估工具; (2) 一套促进学校团队合作的互动工具; (3) 一套帮助学校在教育文化、政策和措施上实行改革的工具;以及 (4) 一套协助学校在自我评估及学校发展过程中订立目标和成功准则的辅助工具。 「融合教育」实施多年,当中过程困难重重,村长同意陈国权校长的看法,「融合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学校文化。学校所有人,从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到工友都需要有包容精神,接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尊重和关爱与自己不同的人。 「共融校园指标」只是一套工具,希望这套工具可以鼓励学校所有人认真反思,从深化认知、态度转变、切实探讨和有系统施行等不同层面,协助所有不同需要的学生在「共融校园」内成长和学习。 参考数据: 香港教育统筹局(2004)‧《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香港:香港教育统筹局 胡御珍(2005)‧『如何使用「共融校园指标」促进学校发展与自我评估』研讨会的展示简报‧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八日下午于沙田大会堂文娱厅举行 陈国权(2005)‧〈共融校园指标〉‧《教协报》,487期 标签: